《使女的故事5》-超现实力作,暗黑版美利坚,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时间:2022-10-10 03:57:20阅读:

“反乌托邦”是科幻作品中的一大门类,与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幻不同,反乌托邦是对社会文化制度展开的想象,讲述的是“黑暗未来”。在全球近20年来的所有影视、文学作品中,论世界观、文本价值和社会意义,最出色的反乌托邦经典就是《使女的故事》。《使女的故事》原著诞生在1984年的德国,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冷战的高压氛围中写下这部力作

剧版《使女的故事》于2017年播出,当时正值特朗普上台,美国的保守势力极力推动反堕胎法案,所以剧作一经推出就成为现象级作品,无数女性身穿使女的服饰参与街头抗议。《使女的故事》原著体量不大,只覆盖到剧版第一季内容,但创作团队在原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严谨的世界观,剧情发展、人物表演、摄影和配乐都是顶级水准。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有感于剧集的热播,专门为原著写了续集《证言》,讲述基列国的崩塌。

目前《使女的故事》第五季正在热播,一直作为反派的基列国(男权)退居幕后,在台前相互斗争的双方,变成了两名女性。这种变化是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内耗,还是极端男权的黑暗心计,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一聊。

一:基列国世界观-生殖危机下的文明倒退。

剧作的背景设定是:环境恶化引发生育危机,一个极端组织在社会动荡中迅速崛起,他们打着基督的旗号推翻美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名为“基列”的宗教神权共和国。基列国的创始人在《圣经》当中寻章摘句,用曲解的理念衍生出一系列社会制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使女制度。

1主教、使女与天使战士

基列国的男性以教职划分等级,以教会代替议会,主教们按级别高低管辖不同规模的教区,其中最尊贵的被称为大主教,剧中的反派-沃特福大主教就是基列国的创始元勋之一。使女群体轮流为大主教们生孩子,她们连姓名权都没有,为谁服务就随谁的姓,直至无法怀孕。在基列国使女被完全物化,但美其名曰:按神的旨意解决生殖危机。剧里的女主就是大主教-沃特福的使女。基列国的武装人员被称为天使战士,他们大都是中下层男性,只要服役到一定年限就能分配到一名妻子,优秀人员还有升主教的机会。剧里女主的情人-尼克,就曾是天使战士。

2红色感化院与荡妇俱乐部

红色感化院简单来说就是基列国的“女德培训班”,主要负责针对使女群体的培训、调教和洗脑。感化院的负责人被称为嬷嬷,是基列国内部少数的拥有权力的女性,剧里的重要角色-莉迪亚嬷嬷就是红色感化院的创始人之一。荡妇俱乐部主要收纳年轻漂亮但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一些实在无法调教的女性也会被送到这里,比如女同性恋,她们负责接待国内的高阶男性和外国使团。荡妇俱乐部虽然比红色感化院看起来自由,但规章制度同样很多,只不过是对女性的另一种物化,二者同时存在于基列国,恰恰证明基列的虚伪。

3五月天和眼目

但凡实行高压统治的极权政体,内部一定存在秘密警察和地下反抗组织。眼目就是基列国的秘密警察,他们以司机、杂役等身份掩护,负责监视、刺探和反间谍任务,其中打击地下反抗组织是重中之重。五月天就是基列国内部的地下反抗组织,该组织主要分布在使女群体,女佣群体、杂役群体和中下层天使战士当中,她们主要负责收集情报,传递消息,营救人口和破坏设施。剧中,五月天和眼目组织均有大量戏份,通过展现基列国的地下世界,来传达其内部崩坏的真相

4殖民地与自由国

前两季集中展现了基列国的内部形态,从第三季开始视野逐步扩展,从殖民地和自由国的角度,讲述基列时代的国际生态。1殖民地是基列国的边境地区,环境比较恶劣,被当做犯人的流放地。殖民地外围活跃着各种匪帮组织,里面鱼龙混杂,经常和基列国的边防军发生冲突,女主在逃亡过程中就遭遇到过匪帮。2剧中的加拿大被塑造成秉持现代文明的自由国,与基列国的黑暗反动形成鲜明对比,五月天的基地就在加拿大边境。

国际上普遍看不起基列国的迫害行为,加拿大作为邻国自然有相应的人道主义义务,但基列的军事能力又很强,加拿大自然不想挑起纷争,得罪强邻,所以两国关系十分微妙。以上4点就是使女世界观的主要设定,女主依托五月花组织在基列国内部展开抗争,干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大事,经过第四季的逃亡,女主终于来到了自由国-加拿大,在这里她将面对全新的挑战。

二:使女故事第五季-女性与女性的相互内耗。

第四季结尾,一直作为基列国代言的沃特福大主教,在加拿大边境被外逃使女活活打死,女主以基列国的处刑方式将大主教吊在了墙上,此时沃特福的妻子瑟琳娜正被加拿大政府拘押,大主教的死将她推上前台。

第五季的主线就是女主-琼与主教遗孀-瑟琳娜的双王斗法

1女主:琼-法制与复仇的矛盾如何调节

女主来到加拿大后,迅速将那些逃出来的群体整合到一起,形成一股势力。她成为了领导者,刺杀沃特福大主教就是她策划实施。然而她的仇报了,她解恨了,其他姐妹的仇还没有,她们要求以更激进的方式报复基列国。可是她们处在一个和平国度,一个法制社会,刺杀沃特福大主教已经引发了外交危机,如果事态继续升级,势必会引发加拿大政府的动作-控制/削弱对使女群体的援助,但她又无法平息姐妹们的怒火。几经权衡,女主决定投案自首,把刺杀的事情自己揽下来,用自己入狱来平息这场风波。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加拿大政府取消了对女主的起诉,理由是:1刺杀行为发生在加拿大国境线以外,2女主并不是加拿大国籍,3加拿大与基列国并没有犯人引渡协议,因此当庭释放。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女主投案期间大家都意识到了复仇的风险-与现有的家人分离,与现有的生活告别,我们真能承担愤怒的代价吗?事情发展到这步似乎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沃特福的遗孀-瑟琳娜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2瑟琳娜-从野心勃勃到再次臣服

瑟琳娜这个角色的复杂程度,和她承载的深刻寓意完全不亚于女主,她完美诠释了作茧自缚四个字。她是社会活动家出身,在基列国的筹建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基列正式成立后,她的功绩都被归结到丈夫身上,“夫人”的权力被逐步限制、回收-不能参加议会,不能担任职务,连阅读的权力都被剥夺,只能待在家里研究园艺。主教夫人作为基列国地位最高的女性,保持社交的方式竟然是“生病”,只有生病了,其他夫人来探视才符合规范。可见这个体制对女性的管控是系统性的,早就偏离了她的原初构想。

瑟琳娜在前四季的剧情里,始终处在摇摆状态,她一方面享受基列国高层的待遇,对中下层人士予以欺压,另一方面她又默许了女主对基列国的反抗活动,与丈夫的裂痕也越来越大,最终在加拿大外交官的协助下,逃出基列国到加拿大寻求避难。等来到自由国度后,瑟琳娜才真正认识到,她永远无法摆脱基列国帮凶的身份,永远无法同使女群体和解,面对女主-琼汹涌澎湃的恨意,她充满畏惧,等到丈夫沃特福被暗杀后,这份恐惧达到了顶点。

她为了自保决定全面倒向基列国,并展现活动家的实力:她向加拿大政府索要丈夫沃特福的遗体,并安排归国安葬;她向基列国建议将沃特福的葬礼进行全球直播,打赢国际舆论战。丈夫死后,瑟琳娜似乎摆脱了枷锁,她野心勃勃,想以亡夫新丧为契机,在全球直播中打造个人形象,逐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到时候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参与议会活动,慢慢“改变基列”。

为此她做出充分准备

1借葬礼之名联络感情,四处邀请各地的大主教,展示自己的能量和人脉圈,为国葬提案打下基础。

2向议会提交国葬计划,以及后续的配套方案,在基列国的舆论阵地中抢占自己的位置。

3示好劳伦斯大主教,抛出联姻的橄榄枝,为后续的权力进阶埋下伏笔

4安排女主的女儿在全球直播中露脸,展示自己的能量,威慑女主。

瑟琳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事实证明她的计划非常成功,她自己不仅在直播中大出风头,基列国的形象也有了极大改善,这是否意味着着她“入驻议会,改变基列”的目标指日可待?

她又错了,基列国的男人一个个都是老阴X,怎么会放任一名女性获得权力呢?何况她还曾经叛国出逃。基列国议会最终决定,安排瑟琳娜回归加拿大,让她以非官方的名义担任基列国的“全球大使”。这一下子不仅绝了瑟琳娜的后路,让她永久性的与基列绑定在一切,还不用给她权力,让她永远当个花瓶,永远压榨她的剩余价值。不得不说瑟琳娜还是太嫩,玩心眼玩不过这帮老男人,她再一次被基列国摆了一道,再一次不得不臣服。这回瑟琳娜与女主-琼的双王大战注定要不死不休了,似乎她俩谁死,对基列国都有好处。

回到篇头那句疑问:到底是女性与女性的内耗,还是极端男权的黑暗心计,相信各位观众自有答案。篇幅有限,剧中的另外三位主角就不详细解析了,莉迪亚嬷嬷和劳伦斯大主教是基列国意识形态的构建者之一,这两位是从内部瓦解基列的关键。而女主的情人-尼克已经高升为大主教,还和麦肯锡家族联姻,获得了更高的权力也引来了更多的关注(监视),他也是后续瓦解基列的关键。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闵大白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标签: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