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冲突与台词,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北京蜂巢独自看孟京辉的话剧。
1. 爱我想编剧一定是对人类充满了爱意与包容。懦弱,自私,控制,都是因着无尽的爱意。母亲对儿子,儿子对叔叔,叔叔对青年,没有一份爱是能被辜负的。
这里面的冲突既有背德的爱,也有少年与中年人在处事上无法跨越的鸿沟。我常常在想,生活中,我是中年人的理智支配居多,还是少年人的感性支配居多。
这三个人,我都好爱:wang,他虽然直觉驱使,但又有着不同于他年纪的成熟性,他明理,年纪轻轻却洞察了一切,懂得珍惜自己爱的与爱自己的人,虽然他感性,但不得不说在爱这个方面,他是极其理智的。母亲,她真是一个坚强睿智的女人,虽然看似以酒度日,控制欲超强,但她太聪明了,一眼就能够识破三人中暧昧的气氛,永远懂得最大化利用周围的人。叔叔,他克制、理性、智慧,他一直试图拉进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凡事为别人考虑,他的逃避乍一看是牺牲与成全,但又何尝不是一直自私与妥协。
2. 直觉还是理性
凭着直觉走未必是冲动,成全别人也未必是一种伟大与博爱。
我一直在思考,wang到底应不应该揭开这层成年人的遮羞布?第七集和第八集的时候,wang一直迫使自己的母亲和叔叔直面这个问题,Wang以为,揭开它直面它,三个人就能够真正理解彼此。殊不知成年人选择不去处理,就是因为知道处理了也毫无结果,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妥协的。
到了结尾,对于叔叔和母亲,这种揭发看起来毫无意义,两个人虚假的友谊彻底破裂。对于wang,这种揭发让三个人都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叔叔也从来没有说过他爱自己。
第八集临走前一天晚上,wang告诉母亲,明天三个人再一起好好谈谈,不带任何情绪地谈一谈,可是到最后,他到底没有谈。这是第八集相比第七集,wang的转变。那么是否不去深究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就是对的呢?我觉得不对,第八集wang没有再像第七集一样坚持三人沟通的原因是,wang已经看清了,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别人。
那第七集的争吵,wang揭开三个人的面具是对的吗?我觉得是对的,正是因为揭开了这层伤疤,wang对于父亲的迷惑圆满了,对于叔叔的爱意清晰了,以至于分手时,wang感觉父亲就活着自己身上,他不需要依靠父亲给的地球来反复思念,以至于分手时wang与叔叔的拥抱,坦坦荡荡,不用再有试探与猜疑。wang不再是电视剧开始的那个被压抑的痛苦青年。
我想,依靠直觉做事,打碎一些幻象,把天性释放出来,可能还是好的。
3. 剧本与桥的隐喻
很佩服编剧的功力,每一次争吵,每一句对话,都非常严密,环环相扣(也希望自己吵架能有这样的功力)
一些对话的安排,也确实引人深思。比如母亲说为什么自己爱了儿子一辈子,短短几天儿子就要为了爱人离去;比如母亲指责叔叔逃避,他一味地逃避Siam不是成全与宽容,他的逃避没有解决问题,最终受到重创解决麻烦的还是Sasivimol自己;比如叔叔说不要到桥的对面打扰村民的好,wang反问为什么叔叔觉得村民会被打扰?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村民?比如母亲觉得曼谷的生活才是真实,在山里的生活是虚幻(隐居到底应该把它理解为彻底终结社会化生活放弃现实的责任,还是应该把它理解为释放天性拥抱真实的自我)。再比如叔叔一直教导wang横冲直撞解决不了问题,但最后又告诉wang他需要依靠自己的直觉,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直觉。
wang一直以来都是那座桥呀。
叔叔以Wang命名桥,这座桥沟通起了这边与对岸,让叔叔见到了未曾探寻过的世界,虽然这种探寻付出了代价,无论是骨折还是友谊破裂。这个命名,就像是wang凭一己之力跨过180度经纬线从黎明走进黑夜去拥抱叔叔。
真的是一部好剧,每一幕对话都值得细细品读,长者与少年的爱只是这一切矛盾的表征。内里无法弥合的矛盾,是面对选择,到底是选择退而成全,还是选择越过道德的藩篱去直面它。我想,每一种选择都有着它的道理,难说好坏,我们也很难去改变别人,我们能做的,是想明白怎么样才能不伤害最爱的人,怎么样才能达到内在的自洽。
【碎碎念:好喜欢叔叔住的房子,每天醒来满眼苍翠,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隐居若是这种自在舒服的环境,我甘愿和叔叔一样做52赫兹鲸鱼】
© 本文版权归作者 FLY ME TO MO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