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好这个人物,真是一提就要吵架…在张好好这个角色身上,集中的体现了舆论对不完美女性的那种苛刻劲儿….一看气的人头都大了。能不能接受张好好,欣赏张好好,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是否真的爱女的问题。
我想真真正正的评价一下张好好。她总让我想起那种生活中常见的女性:未必懂女权,也许一张嘴就是一些刻板印象。但是提携其她女人是她,出事时毫不犹豫站在女人那边也是她。影视作品里可以稍微类比一下的形象,我只能想到一个,《风平浪静的闲暇》里的配角足立小姐(当然也是写女性觉醒的女权剧啦,男权剧里没有这样的角色)足立小姐是女主角的女同事,一个常见的搞小团体雌竞的女人。女主角在职时经常被她欺负,离职后有一天在相亲市场又与她相遇。那时女主角正被几个男的围着骚扰,足立小姐只看到了背影,她只得到了这个信息:这里有一个女人很困扰。于是她就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替女主解了围。仅此而已,没有大团圆,没有和解,等女主转过身后,足立小姐发现这是她一直看不起的那个人,又故态复萌开始嘲笑她的穿着打扮,女主角也仅仅感谢了她的解围,就立即走了,剧里也没有安排足立小姐忏悔道歉,也没有特意蹦出来一个旁白对她批判一番。只是两个女人萍水相逢又回归各自生活。张好好就是一个温和版的足立小姐。张好好更善良,但依然有自己的局限:自视甚高看不起卖身的女人,最后她提醒宋引章时说了自己的姐妹遭遇,依然还加了一句“也怪她们自己不检点”。
这样的女人,不配被描绘出来吗?因为她有错,就不配被夸赞闪光点吗?不愿理解张好好的人,现实中面对这类女人的帮助,是会一甩手说“老娘不用你帮”吗?这种混账话我说不出口。
而张好好这个人物的成长,我也有很多话想说。想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好好每次重要出场都在照镜子,那镜子嘛….反正是不怎么还原,好好那么漂亮,给照的跟哈哈镜一样。镜子象征着什么呢?镜可以整理仪容,既可以自省自鉴又象征着他人的看法和目光。镜既是自己的形象,也是他人的映照。明亮的镜子被认为可以辟邪,扭曲的镜子则被认为不吉。张好好以镜为象征,这也意味着她的形象扑朔迷离,藏在他人的目光中。
很多人都分析过了,梦华录编剧的手法类似红楼梦,袭为钗副,晴为黛影。张好好这样一个重要的配角,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剧中另外一个经常在人生转折时照镜子的是谁呢?就是女主角赵盼儿啊。不一样在于,赵盼儿以水为镜,张好好以铜为镜。水是大自然的东西,虽然水经常被风吹乱,但只要水平静下来,水镜映照出来的自己就最接近本真。铜则是人工打造的,铜镜中的好好每一次都是被扭曲的形象。好好从出现到退场,一直都没有摆脱以社会规训的眼光看待自己,而这样看自己,自然也得不到真实的反馈。另一方面,水的意象在剧中也多次比喻女人,用女人的目光看自己的赵盼儿,最终也获得最大的解放。铜在此时,亦可以相对的喻指男人,好好到最后依然生活在男人的规训中,男人说她老了,说她不如别人漂亮….好好就在这种紧迫感中匆匆嫁人,因为害怕自己的“贬值”。
好好也不仅是赵盼儿之影。她是赵盼儿和宋引章两个人的映照。她像赵盼儿一样聪明要强独立看重事业,也像宋引章一样沉迷艺术清高自许。看好好一出场,就是风光无限,打马游街,让江南小野花宋引章羡慕不已。风光的背后是无着无落的恐惧,张好好开解宋引章,看似她自信不已,其实她自己也远远没做到和解。这里联想到宋引章一出场时请求嫁给周舍,那时她说“我以前自以为是王公太守都尊重的乐工,从来看不起那种以色侍人的歌妓”,今日之张好好,无非是剧情远没开始之前的宋引章罢了。宋引章也曾在钱王太妃之前行走,引章是江南琵琶第一,是狠狠风光过的。后来钱王太妃(听名字就感觉年纪很大了)也许离开了,也许死了,引章失去了靠山,意识到一点人间冷暖(但不多)才开始想脱籍。在好好引章相遇之时,两个人都没有对风尘女之苦有感觉,都深爱艺术,都清高,都有高高在上目无下尘的想法(引章知道道理,那是赵盼儿给她灌输的,不代表她知行合一,就像天天被妈念叨努力学习,实际上未必能做到)因此,好好的言论才轻易的打动了引章。因为本质上是一类人,好好只是让宋引章找回了自己。宋引章是很聪明很有主见的。如果思想很不同,就算初次见面再崇拜她,引章也不会把话听进去。
此刻就要提到那个被人骂了很多次的“傲劲儿”。赵盼儿讲了一句引章“傲劲儿又浮上来了”,什么是傲劲儿?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劲儿就是傲气,自认清高看不起他人,眼里只能看到自己,自己的一点小难受比天大….这是傲气,是浮躁的。好好和引章的傲劲儿很快就被现实压灭,引章是幸运的,有姐姐为她筹谋留后路,有姐夫做靠山,好好则是不幸的,她孤身一人,只能找了个远配不上她的男人嫁了——这时的好好,又成了剧情开始时的引章,她们对世界的真实有所意识,又因为见识思想不够多,社会对女性的年龄要求紧迫而选择了嫁人这条路。好好反反复复说“他会对我好,我有什么好怕的”,这与引章拼命要证明“周郎他真的是我的知音”没有什么区别。好好就此忧伤的退场了,编剧和导演对她退场时的选择显然是悲观的,只是以一个克制的手法表达出来。
虽然退场悲伤,但人物的命运就此真的结束了吗?虽然这时好好的选择是一个昏招,但这可以全盘否定吗?并非如此。一个女人去主动做出选择,去主动把握命运,这本身是一件积极的事。包括故事开始时的引章,她的主动选择也是有意义的。只是社会对她们的容错率太低,少女的边界探索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社会不允许她们不成熟,但人的成长又不是可以拔苗助长的东西….对女性角色最大的善意是保留希望和选择。
此时好好虽然一头扎进迷雾,但不代表她嫁错一次人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啊!人生那么长,她才二十多岁。因为人物的描写会让你相信,即使她未来遭遇挫折,她还会重新开始,因为她是有生命力的,她还会继续做出选择,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里我又要吹编剧了!张好好也有历史原型,出自杜牧写的诗,描述了一位美丽歌妓张好好年轻时鲜花着锦,嫁人后被抛弃当街卖酒的故事。当然了,也相当的男凝视角,主要不是为了同情这个女人,主要是借这个女人的故事抒发他们男人的不得志。倘若历史中的张好好真的有知,她会认为现在自由自在做点小生意,比以前十几岁时被当成一个物品赏玩的“风光日子”不幸吗?明明她见到这位男诗人时,她是笑着询问他的近况。但是张好好无法开口了,也没有女人去记录她的所思所想。《张好好诗》里的好好,又是一个铜镜中在男人口中扭曲的女人形象——她的真面目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只有梦华录中的张好好,通过一句台词隐隐的有所表达:
“我现在明白了,什么公子花魁千金一笑,都没有自由自在的平凡日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