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全功的“分家”喜剧

时间:2022-09-17 03:58:41阅读:

《还是觉得你最好》(港译:饭戏攻心)在香港原定于以欢度农历春节,阖家团圆的“贺岁片”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但是因为第五波疫情爆发而导致映期一推再推,最终得以赶在9月8日,亦即中秋佳节前夕全港公映(内地比香港晚一天上映)。时隔半年再来欣赏这部迟来的“贺岁片”,当中一些明显为了迎合新春热闹气氛,令人捧腹大笑的修罗饭局,又或不管彼此的隔阂多深,家人们总是准时聚在餐桌前等待开饭的温馨场面,现在看来未免略嫌过时。

然而,假如我们能在一个相对“冷静”的环境下认真审视这部影片,便会发现它其实是不太符合贺岁片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影片拍得有多差劲,而是指导演陈咏燊对于传统港式贺岁片所反覆强调的,以“一家人齐齐整整”为基准的家族结构乃至影片主题的刻意越轨。

《还是觉得你最好》讲述了由“大哥”陈鸿(黄子华)、“二哥”陈礼(张继聪)、“三弟”陈熹(陈湛文)和相恋多年的女友Josephine(王菀之)组成的欢笑家庭,却因为大哥前女友Monica(邓丽欣)成为二哥现女友(这也是“勾义/二嫂”梗的双重含义),并搬进家中而面临兄弟不和的家族危机;与此同时,陈鸿表面上答应网红嫩模喵喵(林明祯)的主动示爱,甚至邀请她一起同居,实际其内心仍对Monica念念不忘,于是借一段伪装的恋情试图重新获得对方的注意。天性乐观活泼的喵喵多番鼓励以往只顾打理陈家家务的“煮饭婆”Josephine成为独当一面的烹饪KOL,逐渐让后者明白到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只围绕一个男人转,因而萌生去意。

陈咏燊向深受内地和香港观众喜爱的港产喜剧经典《家有喜事》系列汲取灵感相信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以“家庭”为本位,三兄弟胡闹折腾的喜剧格局,家族成员各有各的情感烦恼,“煮饭婆”Josephine更是明显参考了《家有喜事》“程大嫂”吴君如和《97家有喜事》里伍咏薇任劳任怨的家庭主妇的形象设定。

尽管如此,《还是觉得你最好》与《家有喜事》的最大区别便在于后者激发的动荡或骚乱通常只是局部且短暂的,周星驰的适时“疯癫”总能把一度佚失的家族凝聚力导回正轨,张曼玉和吴倩莲对恋人不离不弃,纯情而真挚的角色魅力足以平息家庭内部因缺乏互信与理解引发的裂隙和矛盾。“家在,则家人在”,个别成员的小打小闹并不妨碍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稳定如常。

“分家”恰恰是陈咏燊在影片里试图达成的主要目标,展现出对传统港式家庭喜剧的叛逆和颠覆(尽管并不彻底),而且这种分裂状态将是持续性的,无法透过个人的“牺牲”,或天降女神的拯救而得到弥补的。

“走出家门,走远一点”,这是《还是觉得你最好》对近年香港大规模移民潮作出的颇为乐观积极的回应,跟导演前作《逆流大叔》一样,当过去不可复制,离别不可避免,生活总要过下去,人们能做的该是怎样好好说再见。

邓丽欣和林明祯对一个不时念旧的家庭的介入绝非令这个暗流汹涌的家再度沐浴于团结一致的荣光之下,反而是加速推进其现实意义上的“大限”(卖屋分家),而时常将“长兄为父”、“父母之命不可违”等宗族律法挂在嘴边的大哥陈鸿与他所日夜守护的旧楼一样,无不是阻碍家人走出舒适圈,展开人生新篇章的巨大监狱,这点也同样适用于因天生色盲无法继承家业而深感懊恼的陈鸿自己。

这也让我觉得《还是觉得你最好》具备成为港式喜剧里极为罕见的“闯入者电影”的优秀潜质。在此之前,邱礼涛拍摄于2019年的《家和万事惊》已率先做出尝试,该片改编自1993年张达明亲自创作的舞台剧,讲述深受房贷压力所困的一家人因为一块挡住美丽海景的广告牌而密谋杀害其拥有者,充满黑色幽默和社会批判的情节与笑料贯彻邱氏藉类型创作控诉社会体制不公的锐利作者风格。

如果说《家和万事惊》在“舞台”与“现实”越发癫狂地转换基础上的参考对象是把“病入膏肓”的家拆掉的《逆喷射家族》(石井岳龙,1984),虽然实体的家被强制拆除,但终究拆不散永不分离的家人们,哪怕留下的只是一个美好的幻象。

那么我认为《还是觉得你最好》较倾向夏布洛尔(《冷酷祭典》)、帕索里尼(《定理》)等导演对于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不可修复的强烈意志。陈咏燊尝试以温和诙谐的语气(是一把双刃剑)向我们娓娓道出曾经相依为命的家人亦需面对“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的残酷现实。

当然,与欧洲导演钟情于针对中产阶级伪善焦虑等症候、主仆不平等的阶级矛盾进行观察、演绎与批判大相径庭,陈咏燊构思的闯入者模式并不意图指涉或揭示任何现实性的权力结构、社会身份差距和阶级隔阂。他采取的方案类似于近几年在全世界掀起一轮翻拍热潮的《完美陌生人》(2016),以接近舞台剧的表演逻辑,让一众角色处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饭厅),上演围绕家庭与亲情、两性情感关系展开的多方角力。

其中不断挑动家族的敏感神经,刺穿坚固壁垒的利刃正是发生在多组人物关系之间,摇摆不定的都市爱情、潜藏深处的欲望流动。

为此,在《还是觉得你最好》里,陈咏燊特意设置了两位“闯入者”,一个是邓丽欣饰演的前女友Monica,她的登场既承担起“离间”大哥和二哥的兄弟情谊,同时亦是作为欲望主体的她在前男友与现男友之间举棋不定。当观众们在影片中段透过Monica的内心幻灭及与陈鸿的和解式拥抱确认了Monica意识到两人情已逝,恐难复合的事实,但对陈鸿来说,他无疑仍执着于这段因微小误解而遗憾错过的恋情,仍对这段已然结束的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多数时间半开玩笑或沉默不语的二哥陈礼,则同样夹在爱情与亲情之间难以动弹。正因如此,全片高潮段落“饭桌上的战争”虽以赢得电竞比赛的三弟求婚失败为始,真正的主角却是不再忍耐,压力爆煲的二哥和大哥撕破脸皮的兄弟之争。

另一个是林明祯饰演的喵喵,她的出现不仅充当Josephine自我觉醒,从家庭束缚解放的引路人,还在于她对陈鸿同样怀着不可言說的濃情蜜意,她联系前男友帮忙解决陈鸿的摄影作品涉嫌抄袭的争议,并让他坦诚面对自己真实的感情,虽然间接引发的后续效应是片尾一发不可收拾的摊牌和争吵,而陈鸿面對女方的善良體貼,亦選擇向她敞開心扉,坦白自己天生色盲的生理缺陷。

穿过插科打诨的轻松表象,以“爱”之名的沉重包袱及复杂性在戏中以多种面貌呈现:喵喵对陈鸿的爱,让她愿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帮助陈鸿重新振作;为人老派的陈鸿难忘旧情,所以不惜与爱着同一个女人的兄弟大打出手;三弟陈熹虽与Josephine相恋多年,但两人之间的爱却是以单方面的无条件付出为前提,缺乏对欲望、人生目标的相互沟通和尊重;兄弟三人自小相依为命的家庭关系实际建立在以长兄(又是父亲)陈鸿的过分关怀照料之下,二哥和三弟被迫长期承受着沉重的亲情负担,不敢正视内心的声音……

邓丽欣和林明祯的角色正是从戏中家庭成员看似坚强,实质极度脆弱,极度敏感的私领域进行入侵,挑起人物对爱情、家庭关系不确定性的重新感知,並为后段的内部爆发提供了充足的情感依据。

话虽如此,《还是觉得你最好》到最后却是未能达成彻底分家的目标,即使在如此暴烈、如此激进地捣毁霓虹灯招牌、打碎古董、砸烂片中那张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餐桌之后,阴魂不散的家长制还是牢牢占据上风。

陈咏燊过分迷恋“家”的内在形象和秩序,这不仅是他一个人、港式喜剧传统的问题,更是整个东亚家文化必然陷入的桎梏。因此,尽管实体的家被卖掉,祖传的家规、家训(大哥的教诲)等家族式辞令依然奏效,最明显的体现莫过于本可独立决定的陈鸿竟然也需要一场发生于脑海的“招魂仪式”,祭出早已逝世的母亲(廖子妤)给予启示,为卖屋分家,为家人各奔东西提供一种坚实的合理/合法化基础。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这句话乍一看似乎倾覆了昔日“家本位”的儒家文化根基,着重于作为独立个体的“家人”。但是陈鸿在卖掉祖屋后旋即又租回来,以及影片最后一场象征家族大和解的吃饭戏(前面一下子和好如初是极度缺乏说服力的),凡此种种留有余地的写法都体现出导演的所谓“温和”令人物们终究无法以一种坦然面对的决绝姿态走出以“家”之名构筑的囚牢,亲身触及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概念背后的虚无之境(一片荒漠)。

文章最后,我还想简单总结一下如今港式温情喜剧的普遍症结。过去在《家有喜事》里尚能凭借星爷悲喜交集的丰富肢体语言创造出除疯狂炮制低俗笑料之外的一套独特喜剧风格,而今天呢?观众和电影人均失去了对制作一部喜剧佳作的追求,其中大多数只着重诸如这个桥段在字面意义上“好不好笑”的肤浅想法,于是重复出现的文字游戏、突然穿插的低俗笑话、普粤谐音梗便成为了目前港式喜剧引观众发笑的唯一手段。

比《还是觉得你最好》早两个月在港上映的《阖家辣》讲述了新冠疫情下一家人搞辣椒酱自主创业的温馨励志故事,但它与喜剧中的“专业主义”毫无关系,因为影片对“做辣椒酱”从来只以起因和结果论成败(生意成不成功,赚不赚钱),完全忽略了讲究严谨,困难重重的繁复制作过程,而这也相应地体现在新导演对“拍喜剧”(拍电影)这件事表现出的态度上面:辣椒酱是一个商机,港式喜剧亦然。

只要有当红艺人、歌手和演员参与,剧本逻辑、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再粗糙点也不是问题,倘能额外增添一点温情或励志成分则更受不愿多加思考的普通观众/歌迷/粉丝欢迎,这一点直指俨然沦为香港偶像团体Mirror主唱姜涛个人MV歌曲串烧集锦的《阿妈有咗第二个》。

《还是觉得你最好》从成片看明显要把以上两部新作好上不少,起码写出了契合当下港人“该去或留”的迷惘彷徨,同时又不失勉励港人勇敢出走的积极意义。然而只要一日仍囿于空有华丽皮囊的金句串烧、无聊恶俗的文字笑话,以及抱持不思进取的创作心态,港产喜剧只能继续原地踏步,稍一不慎甚至会面临全方位倒退的危机。若从这方面来看,身为编剧的陈咏燊恐怕比导演陈咏燊要出色许多。

本文首发于「虹膜」

标签: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