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口气看完了14个人的一生,像读完了14本中短篇小说,有点消化不良,后劲强大。
总体感悟:
· 7岁,人生可以被预测;35岁,人生基本定型;63岁,人生面对的问题都差不多
· 有社会就会有Class,只是每一个时代的class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罢了,当代Class的基本标准为:经济实力和个人成就;
· 有些人的确比另一些人被给予更多的机会,但其实这机会也没多出多少,也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
· 家境富裕的孩子,周围对他们的期待更高,虽说物质方面他们比穷孩子要轻松,但是在其他方面他们未必;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right?
· 父母的经济情况以及对教育的投入与否,基本上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 教育的确是晋级的道路之一,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归根结底还是靠经济实力以及父母投入教育的意愿多少而决定。要么就是幸运地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瓜 刻苦勤奋 好心态,那么哪怕再次的学校出身也一样有机会上牛津。
·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影响的最大因素就是个性,而个性又很大程度上由遗传 原生家庭环境塑造而成。
有的人很幸运是个乐天派,Tony,Sue,Bruce;有的人不温不火也挺好,Andrew;有的人却永远无法真正开心起来,Neil;基本上个性在7岁~14岁就已经定型了。
· 人的行为和想法是可以通过后天经历而改变的,然而性格是不会改变的,也许看起来一个人变化很大,其实仅仅是因为之前他的这一面没有机会展现出来罢了;
比如14岁的Nick和21岁的Nick,一个内向,一个健谈,其实他一点儿也没变,只不过上了大学到了新环境,周围有和他有一样兴趣(物理)的人,有资源和机会可以钻研自己的热情,环境变了,新的自我自然也放得开了。
Neil,7岁的星星眼和14岁的疲乏少年,都是他性格的不同一面。我相信7岁的星星眼还在他心里,我记得他在56还是63里面激情洋溢地介绍那个新建的公共厕所的时候,有一瞬间我看到了那个可爱的星星眼。
· 一个人在其精力最旺盛也最自由的时候(20岁~35岁),能找到自己愿意奋斗一生的使命和热情,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Neil在没有坚定的方向之前,选择了自由,然而他那个时候,那个状态,却还无法真正享受和利用自由,自由反而成了他的重担和枷锁。
John和Andrew找到人生方向要比其他人简单许多,他们早早就知道该做什么,也有尝试的资本;
· 35岁之后,人生基本一眼望得到头了,尤其是选择结婚生子的人,面对的问题越来越趋同,婚姻问题, 养育问题,生老病死,接踵而来。只不过有些人的不幸要多一些,快一些,有些人则慢一些,少一些;
我的最爱Bruce,后半生暂时放弃了诗和远方,选择了家庭,这让我想起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人无论有多么远大的志向,也难以抵抗作为生命本能的渴望,即对伴侣以及延续后代的渴望。
· 一个人可以被对的伴侣而拯救;
Suzie和Paul,他们俩真的很幸运。
· 没有失败的人生;
· 不必过于责怪父母,除去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大多数父母的确已经在他们有限的能力和知识范围内,尽力了;
·要多和父母沟通,多和父母见面,要试着理解父母,尽早与父母和解,不然一定会后悔。
目前暂时想到这些,总之本片对于我来说是一部极其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纪录片,我十分敬佩所有坚持参与本片采访的人,尤其是Neil,我甚至不明白Neil为什么愿意继续拍摄。
在我们这样一个网络暴力的时代,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珍贵材料了,谁还敢在镜头前说真话?
另外,受此片影响,我打算自己给自己也隔一段时间录个视频玩玩。
但其实我真的很想看看7岁的我讲话是什么样子的,可惜没有被记录。。
最后,记一下我的最爱,现代版阿辽沙,Bruce。
Bruce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奇的耶稣式的力量。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博大的爱,有多坚定的信仰,才能有这样的魅力呢。
他让我感到自惭形愧,因为我以前不相信有利他主义者的存在。
但是7岁和14岁的他,不知怎得,很令我震撼。
借用陀氏的话来说,我觉得我“抵不上他的一根小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