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的力量:“人类非遗”电影《天工苏作》CCTV-6将播出

时间:2022-04-25 00:21:06阅读:

4月24日

记录“人类非遗”传承的影片

《天工苏作》

将在CCTV-6播出

为了什么一往无前

如何才能锲而不舍

一部关于如何

“沉得下,守得住,走得出”的故事

在当下,展现抚慰人心的力量

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联合出品。

影片时长90分钟,撷选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船点、苏绣、香山帮营造、缂丝、玉雕等9门手工艺术,以12位非遗传承人的视角,展现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与革新。

岁月不居,承古弥新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从那时起,“非遗”这个概念开始走向大众,渐渐广为人知。截至2021年6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2项,位居世界第一。自古以来便被赋予了工艺精湛、制作精美之誉的苏工苏作,也更加蜚声海内外。

2014年,苏州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至今,苏州共拥有“人类非遗”名录6项、国家级名录32项、省级名录124项、市级名录1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人、省级非遗性代表性传承人143人、市级非遗性代表性传承人464人。这些从江南历史沿袭下来的风骨和韵致,成就了《天工苏作》诞生的深厚土壤。

重要的是,抉择

人生是永恒的选择

有心者不抛弃

有力者不放弃

技艺之美,在乎“匠心”。

一门手艺流传千载,其间的流变、传承与革新,以及手艺包含的“讲究、哲思和温度”,都与“人”息息相关。

电影《天工苏作》不仅展示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更着眼于传艺之“人”。12位主人公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领域、各攻其巧,但都“择一事,终一生”——手艺传承人大多以此为信念,用一生的坚守打磨出一颗寂寞但灿烂的匠心。

船点师傅能否用颤抖的双手重拾搁置了八年的手艺?

心细如发的绣娘怎样一生只守“一个心思”?

做了一辈子灯彩的匠人为何更看重“心里的那盏灯”?

年轻人重视“效率”、老匠人更看重“讲究”,两者矛盾如何调和?

当人生际遇碰撞上传统工艺的流变与革新,影片中每位主人公面临的困惑、选择与期望都是鲜活的。正是这样的鲜活拉近了手艺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变得同理,共情,并以此理解手艺。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更是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开放包容的视野,一丝不苟的钻研,敬天爱人的涵养,持之以恒的创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沉得下、守得住、走得出,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国之大美,你我共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连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

在“非遗”“国潮”“文化输出”等概念日趋火热的当下,电影《天工苏作》让更多人走进江南文化,看到中国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1年6月28日“苏州文化遗产日”

《天工苏作》开启

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全国46城点映

2021年7月10日

《天工苏作》全国院线公映

影片公映前后,得到了全国近50家主流媒体、超过20家自媒体大号和多个卫视知名电视节目的深度报道,称其为非遗题材的“惊艳之作”、“传达了绵延不绝的哲思匠心”、“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影片口碑在同题材电影中突出,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充分肯定。

2021年5月26日起“苏作馆”旗舰店

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如果说《天工苏作》开启的是一座非遗“线上展馆”,那么苏作馆推开的就是一扇线下的“江南之窗”。首批12个苏作门类、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余件艺术精品在此集中展销,成为体现苏作工艺技法精髓、展示江南文化魅力、宣传苏州城市形象的“世界花窗”。

2022年1月8日

“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系列活动之一

《天工苏作》特别放映活动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

(放映活动现场手艺互动)

相约北京,遇见江南。电影、苏剧、昆曲、苏州交响乐团等一系列精彩演出一一亮相“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透过北京冬奥之窗,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

为充分运用非遗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电影《天工苏作》正在推进海外发行,目前已完成字幕翻译制作,计划与各大国际电影院线展开合作,陆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上映。

纪录电影《天工苏作》

4月24日(周日)上午11:40

CCTV-6电影频道播出

敬请收看

标签: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