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闲来无事看CCTV6电影频道被港片《布衣神相》所吸引,这部电影十分了不得,称得上是现在流行娱乐元素梦幻联动的先行探索者之一,将两部声名显赫的武侠作品黄鹰的《天蚕变》和温瑞安的《布衣神相》串联在一起。本质上逃不过港片跟风的特性,利用《天蚕变》火爆香江的票房效应,邵氏要大捞一笔趁热打铁推出创意新颖噱头十足的续作。影片阵容可谓是豪华,在《天蚕变》徐少强、刘雪华、刘少君原班底之上又加入刘永、陈观、罗烈泰等当时知名功夫影星。事与愿违本片上映于1984年香港影坛已不是邵氏天下,本片票房在当年连前五十都没挤进去。1984年票房大赚的武侠功夫片是李连杰拍的《少林寺》跟风片《少林小子》及洪金宝成龙的功夫喜剧《A计划》《快餐车》,邵氏武侠功夫片颓势明显已然落寞归去。
本片还有一个名字《天蚕再变》,好家伙天蚕神功是一变再变,大有赶超孙大圣七十二变的劲头!不知这两个名字哪一个是真名。由于我没看过《天蚕变》也没看过《布衣神相》小说,一上来的江湖恩恩怨怨不知所云。东瀛魔头练成神功为何要找云飞扬和独孤无敌?还是十分传统的脸谱反派争夺天下第一。另一边当时的影坛新人万梓良饰演的独孤无敌出关练成灭绝魔功第十重,属下汇报武当派变动我猜是《天蚕变》的剧情,看得出来独孤无敌是《天蚕变》中的重要人物。至于为何如此重要的人物错过云飞扬在江湖上崭露头角的两年,答案怕只能看原著了。无敌门与武当派世代恩怨,独孤无敌上武当山一雪前耻比起纯粹的武林称霸更能说得通。
云飞扬的天蚕功的大名我还是听说过,不过对于武当派的人物关系我是迷迷糊糊,但能看明白刘少君饰演的姚峰在片中举足轻重是把云飞扬与李布衣联系起来的关键人物,开头我一度错以为他是主角。插句题外话,刘少君还演过一部电视剧《龙凤神相》,不知与《布衣神相》有何关系?孤独无敌上武当山得知云飞扬下山云游,这应该是承接《天蚕变》结局。众人性命攸关之际,姚峰只身下山寻找云飞扬,序幕结束进入正题。山下小镇的相师骗局桥段依然是邵氏风格,比起同期洪金宝成龙的功夫喜剧古板老套放不开。姚峰误打误撞遇上李布衣主角出场。电影卖点云飞扬是挂羊头卖狗肉,李布衣是名副其实的主角戏份足。
武当派遭此大难正派大侠岂能袖手旁观,五大掌门齐上武当山同仇敌忾对付无敌门。没等来独孤无敌,先碰上东瀛忍者。五大掌门气势汹汹,原以为能抵抗一阵,万万没想到两三招便倒下一个,真乃龙套角色。不知五大掌门设计意义何在,尤其还有武林泰斗少林寺掌门?过分突出云飞扬及反派武功一览众山小,效果适得其反造成本片的武侠世界过于狭窄,与印象中门派林立人才辈出规模宏大的武林大相径庭。这是邵氏电影一大问题,受限于经费及拍摄场地,影片给人一种小家子气,与《少林寺》场面气势恢宏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老武侠片《少林寺》在1982年能占据年度票房榜第四,而邵氏武侠片在八十年代却被冷落进不去前十的原因。
李布衣算得真准,武当派难逃灭门之灾。我为什么说云飞扬不是男主角呢?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演了三十分钟一头白发的云飞扬缓缓出场。观众好不容易盼来云飞扬讲了三两句话一闪而过。反而给足独孤无敌戏份表现人物心狠手辣。按剧情交代云飞扬不听李布衣劝告立马找无敌门算账,上门来的却是东瀛忍者假扮的云飞扬。这段独孤无敌与东瀛忍者打斗除了展示一下来去无踪的忍术刀法外,纯属多此一举是个累赘拖慢节奏。云飞扬的战书到了,节奏提起来赶紧打起来!镜头一转莫名其妙表演一段忍者易容术。我记得早在七十年代邵氏电影拍过日本忍者大战中国大侠题材,忍术没什么新鲜的看点,为何本片不多拍主角李布衣和云飞扬,一而再,再而三把戏份放在忍术上主次不分。
云飞扬和独孤无敌两大绝世高手比武一触即发,先把恩怨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为高潮神功对决铺垫下。电影演了四十分钟云飞扬的天蚕神功总算是要露一手了。说好的比试神功,却给观众先看一段轻功加拳脚功夫,可见邵氏电影创作思维固化到无可救药。遗憾的是我之前没看过《天蚕变》,不了解天蚕功看不出这段云飞扬的天蚕功是不是原汁原味。总之是两人一通瞎比划配上特效便是神功,说白了还是邵氏武侠片那个味,感觉不到神功的震撼!云飞扬以内力生丝把独孤无敌包成蚕茧,不知是不是天蚕功最厉害的绝招,创意惊艳令人眼前一亮。云飞扬的绝招被破败下阵来,危急时刻李布衣救场机智诙谐三气独孤无敌玩弄在鼓掌之间。要说本片前半段李布衣远比云飞扬吸引人有看头。李布衣算到云飞扬大难临头,难道没算到忍者埋伏吗?姚峰掩护云飞扬惨死说不通。编剧是为了突出武当灭门一个不留的凄惨,还是认为人物在后面多余来个一不做二不休顺势除掉呢?
独孤无敌没走火入魔,清醒得很李布衣从眼皮底下救走云飞扬,自己不是天下无敌。要么说李布衣是主角,不用神功三两句话气得孤独无敌吐血病发差点去见阎王。孤独无敌和云飞扬同时找医生看病,剧情有趣新颖一个找鬼医另一个找神医。李布衣算出忍者追杀,一路上有惊无险抵达神医住处。编剧对忍者情有独钟,时不时插一段忍术表演。神医神医必有不同之处,谁来看病都要尊称他爸爸,立下规矩不给武林人士看病。有李布衣在这都不是事,使出激将法让神医吐出多年胸中恶气。神医都答应给云飞扬医治,赶紧治病好与独孤无敌决战,可偏偏要画蛇添足给神医鬼医加戏,加一场双雄对决抢神药打乱影片节奏。
武侠小说大俗套主角总要有场奇缘奇遇,云飞扬命不该绝机缘巧合找到再生石。另一边独孤无敌也没闲着与找上门的忍者决斗。本片三大神功中就属忍者的心魔神功杀人心跳创意新颖武功诡异,先以心跳声攻击敌人心神,再用肚子上鼓起的大包反复撞击震碎敌人的心脉,一个字绝!中日大战孤独无敌战败身亡,看得出是编剧用心良苦,因为灭武当的不是无敌门是东瀛忍者,云飞扬为武当报仇最终对决的只能是忍者。我认为孤独无敌不是技不如人,大病初愈功力未能恢复到十成。本片试图把传统武侠片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国仇家恨,借反派鬼医之口道出云飞扬与东瀛忍者对决不是武林争霸而是民族大义之战为国争光。这属于强行拔高,因为前面东瀛忍者交代过来中原目的,神功练成挑战武林争第一,背后不涉及外敌入侵或倭寇骚扰。强行拔高路唇不对马嘴十分空洞,编剧想要突破传统武侠片的局限,仅凭几句煽情说教可实现不了。
云飞扬独木难支破解不了忍者心魔大法,好在有主角李布衣在,山人自有妙计以声破声。电影仅剩下十几分钟留给最终决战,导演是不是中忍术着魔了,如此紧张的时间还要来一段忍者易容术表演浪费时间。忍术演完了,两位忍者师弟也被处理干净了,总算是天蚕功对心魔功大戏开幕。不出所料,天蚕功打不赢心魔功,李布衣及时出手参战咚咚咚一通敲鼓破了心魔功。李布衣无需神机妙算有点常识也懂鼓一捅就破,明明有更适合的敲锣打鼓的锣。忍者要是鼓都捅不破那真是侮辱观众智商了!正派有备而来二打一屈居下风。我是没看过《天蚕变》,可在香港影视作品中天蚕功算的上名列前茅,本片云飞扬先被独孤无敌打成重伤,现在和李布衣强强联手还打不过忍者,梦幻联动活活把天蚕功憋屈死!在这么打下去云飞扬性命不保,李布衣危急时刻恢复机智,用香炉做成大鼓破了杀人心跳,云飞扬抓住机会使出天蚕功为武当派报了血海深仇全剧终!
本片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人鲁俊谷,此人执导编剧本片前作电影版《天蚕变》。在香港引起轰动的是1979年亚视前身香港丽的电视播出的《天蚕变》电视剧。鲁俊谷一直在电影圈耕耘,未参与《天蚕变》电视剧创作。我推测是邵氏电影拿到《天蚕变》电影版权,决心抛开电视剧另起炉灶打造一部全新剧情的《天蚕变》。除了主要演员,导演和编剧要从邵氏电影内部选。1983年的邵氏风雨飘摇老旧的电影大厂模式跟不上香港电影的发展留不住人才,能拿出手的导演大概只有1974年起转幕后拍了不少武侠片的鲁俊谷。作为一名电影生涯大半时间拍老武侠功夫片的电影人,鲁俊谷思维固化跳不出传统电影的圈圈框框。两个知名武侠小说合二为一,本是一个大有可为有充足创作空间的创新机会,可这反而让老电影人鲁俊谷犯了难,两位主角戏份如何分配谁轻谁重?三大神功谁是天下第一?影片交出的答案惨不忍睹,按常理说云飞扬知名度最高最具看点是男主角,可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前半部分犹抱琵琶半遮面匆匆露一面被独孤无敌打成半死,后半部分一直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演死人,好不容易盼来起死回生又打不过忍者,这主角当得真憋屈徐少强根本没有施展演技的舞台。
既然云飞扬戏份少得可怜,主角旁落到李布衣。李布衣戏份是多,可又拍出大问题。李布衣的强不在武功,而在神机妙算。全片除了不痛不痒算出武当灭门及忍者偷袭外,再无有帮助的妙算。神机更是拿观众寻开心,结尾用鼓做秘密武器破杀人心跳,难道没想过鼓很容易破吗?两大主角被鲁俊谷改的乱七八糟面目全非!电视剧天蚕功珠玉在前,鲁俊谷再怎么拍也拍不出新花样,所以三大神功改为重点表现忍术,这么拍岂不是本末倒置,观众买票进电影院是为了看天蚕功不是忍术!两大主角有缺陷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就了当年还是新人的万梓良!独孤无敌这个人物复杂多层次充满魅力,在片中是个反派却不像忍者那般滥杀无辜,与宿敌武当派是武功比试,并没有大开杀戒灭武当。可当有两位正义之士骂他时,又显露出残暴的一面痛下杀手。在打败云飞扬成为天下第一后,狂傲暴戾的一面被李布衣算出,被李布衣言辞刺激气吐血后,又能恢复理智赶紧找鬼医治病。大病初愈与忍者决战毫不退缩,天下唯我独尊让他不肯吃药最终惨败死前依然保持王者风范令观众钦佩。二十七岁年纪尚轻的万梓良贴上两撇胡子便能演出王者不怒自威,王者气质由内而外流露压制全场众人。不知是不是从本片起万梓良找到适合自己的演艺之路专演大哥。比如年轻观众耳熟能详《旺角卡门》中被乌蝇哥喂吃屎及《古惑仔》中的蒋天养。他慧眼识人提携周星驰进电影圈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澄思寂虑邵氏电影早在1971年小试牛刀梦幻联动《座头市》和《独臂刀》,来一场关公战秦琼的好戏。只不过当年是日本公司主导,拍的不伦不类毫无惊喜,尤其是中日两版各有一个结局拍的很妥协很无奈。当下好莱坞由漫威宇宙掀起IP宇宙电影潮流浩浩荡荡,但漫威有原著漫画坚实的基础,电影无需从头来过写一个全新的剧本。邵氏电影强行把毫不相关的小说合二为一杜撰出一个新故事,对编剧来讲,无异于穿着单衣攀登珠穆拉玛峰九死一生。两位大名鼎鼎的主角如何拿捏平衡是个无解的难题。
总之本片虽然演员阵容强大剧本强强联手商业宣传噱头十足,但时代变了邵氏没变票房失利无可避免。我认为严格意义上《少林寺》带有明显邵氏武侠片的影子,仍属于老武侠电影与九十年徐克的新武侠电影风格差异明显。同年的《少林小子》的成功不能说明观众口味没变。成龙的功夫喜剧横空出世足以说明观众不再喜爱一成不变的武侠片,他们要看娱乐至上哈哈大笑的喜剧片。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邵氏武侠片完全落伍,与香港黄金时期求新求乐的娱乐风向格格不入,被观众抛弃被市场淘汰是行业发展规律。1984年香港票房前十大卖座电影部部都带有喜剧元素,本片的失败是年老的邵逸夫跟不上时代发展,看不清电影市场车轮转动方向,长江后浪拍前浪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属于嘉禾与新艺城。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清悠居士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